後知後覺到現在才看一部兩年前的大河劇,好處是不用一整年每星期苦等跟播,可以一口氣嗑完 48 集(打飽嗝)。尤其最近一堆導致 SAN 值狂跌的新聞,真的很感激有《鎌倉殿的 13 人》這部精采大作讓人能躲進十三世紀的鎌倉(和家裡的冷氣房),暫時逃避這個夏天一再飆高的氣溫和直線跳水的心情。
其實我看過的大河劇非常少,除了《利家與松》現在已經完全沒印象(也完全不明白當時為什麼要看),就只有《篤姬》和《義經》,前者顯然是衝著宮崎葵的美貌和演技和大量奢華絢爛眼花撩亂的和服,後者則是衝著瀧澤秀明的美貌和……嗯,瀧澤秀明的美貌。我對日本中古時代的歷史也一無所知,因此是以一種,怎麼說,簡直堪稱「珍貴」的空白狀態接觸這齣戲,明明是一千多年前的故事對我而言卻無比新鮮,每一個情節的發展和轉折、每一個人物的性格和命運都充滿驚奇和懸疑,讓我從頭到尾看得非常投入、加倍享受。何況《鎌倉殿的 13 人》在很多層面上都水準超高,已一舉躍居我心目中的日劇 Top 3,唯一的問題是短短一個多星期狼吞虎嚥掉一年份的好戲之後現在備感空虛,暴飲暴食果然不可取啊(?)。
因為太喜歡這齣戲,當然也因為它分量十足的關係,想聊的東西很多,以下文長慎入,真~~~的很長別說我沒警告你哦。基本上我不會爆特定劇情的雷,但談到比方角色塑造或演員表現之類多少還是會涉及大致的走向,總之我盡量,大家就自行斟酌服用吧。
1. 首先必須說的絕對是,這個劇本寫得實在太棒了!!當然三谷幸喜的喜劇作品在台灣早已知名,但之前其實有幾年我覺得他表現很……失常,比方莫名其妙的《銀河街道》(2015),以及索然無味的《失憶的總理大臣》(2019)——而且應該就是這兩部讓人很想對三谷進行馬景濤搖肩「你究竟怎麼惹」的片子造成我前年第一時間對《鎌倉殿的 13 人》興趣缺缺(至於 2016 的《真田丸》我也沒注意,畢竟如前所述我本來就鮮少看大河劇)。但!是!《鎌倉殿的 13 人》幾乎從一開始就非常吸引人,而且這並不只是因為三谷用輕快活潑的喜劇節奏和「現代化」到連我都聽得懂的非古典日文對白來鋪陳推進劇情。怎麼說呢,除了劇作家本身的才華不可或缺之外,我覺得這果然是一部真心喜愛歷史的人才寫得出來的劇本啊:歷史劇也者,顯然首先必須很大程度受限於既定、已知的事實和人物,但三谷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如何把這些事實和人物跟當時可能存在的其他條件(物質、環境、人際、心理 etc.)連起來,寫出鮮活、立體、合情合理的對話與場景。當然在一些無傷大雅(或現存說法不一)的細節上他做了若干取捨或變動,我的意思也不是說他對某些事件或動機的詮釋就一定比其他版本更具說服力,但在這個故事、這個世界裡,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反應、念頭、決定的緣由,不管你是否喜歡或贊同,它們都其來有自、可以理解、並且——重點是——幾乎像是即時正在進行發生的,而非「阿因為史書就已經告訴我們是這樣了所以總之這個人會做這件事」的不由分說劇情殺。這樣拍、這樣看歷史實在太有趣了,更別說容易了解和記憶得多,不信你去查一下比方源賴朝的 wiki 條目好了,如果你跟原本的我一樣對那段歷史毫無概念,保證看到第三段以後就會迷失在大量陌生枯燥的人名地名中睡著或放棄。當然啦,這段講的這整件事要成立,必須有紮實的角色和稱職的演員,接下來就挑我個人印象最深刻的男女各三人稍微談談,不過在那之前我另外要先講的是……
2. 一般日劇似乎很少描繪鎌倉幕府(聽說這段歷史在日本似乎也比較「冷門」,不像後來的室町幕府、江戶幕府有那麼多相關題材的影視和 ACG 等作品),總之這時期的時尚(?)在我看來是相對陌生的(雖然某些類似的服裝在《陰陽師》漫畫裡見過),除了新鮮感之外,我發現我更喜歡這個時代的造型打扮。首先沒有月代頭就先加 20 分(喂XD 當然我無意亂批評人家的文化傳統,只是對我個人的審美來說男人的頭髮真的很重要),然後他們平常穿的衣服(好像叫直垂是不是)材質看起來類似麻料,感覺很清爽(只是劇中人一年四季都穿這樣,冬天會凍死吧,再加上沒有襪子的赤腳套著薄薄的草鞋,看起來一整個孤苦伶仃冷吱吱),而且幾乎每套衣服的色彩和搭配都完全命中我喜好,更別說不同人物穿什麼顏色+圖案可能代表什麼、或同一人物在不同階段的不同服裝有什麼象徵意義等等都超級有趣。當然後來逐漸出現更多更高檔的衣物(綾羅綢緞之類,甚至打仗穿的鎧甲也各自華麗),但比起鮮豔奪目的色彩和花樣,我更欣賞顏色單純卻有著精緻刺繡或織紋的設計(最難忘的莫過於源實朝那襲繡滿銀線飛鳥的純白狩衣),尤其它們在不同光線、不同角度下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這種優雅內斂的美感不由得我不一再讚嘆「日本人真的很會搞這套」(哪套?)。
3. 雖然貫穿全劇的主角是小栗旬(北条義時),但前半段最搶眼的人物我覺得是大泉洋的源賴朝。其實大泉洋我沒有特別喜歡,賴朝的言行舉止更是讓我邊看邊吐槽,但在這個故事裡,這個演員和這個角色的結合近乎完美:慣演喜劇的大泉洋固然把眾多喜感橋段發揮得精準巧妙,但賴朝畢竟是個多疑、反覆、愛鬧情緒、且堪稱腹黑的將領,在關鍵時刻的各種政治操作之心狠手辣讓人目瞪口呆——雖然我不是不能理解他的邏輯,但邏輯是一回事,面不改色地實際執行是另一回事,只能說這傢伙簡直比三百年後、幾千里外的 Machiavelli 還 Machiavelli,他麾下被發便當的人數之多、菜色陣容之豪華,與其叫鎌倉殿不如叫鎌倉便當專賣店吧……總之,這些不好笑、不討喜的面向大泉洋照樣詮釋得絲絲入扣,讓賴朝這個人物變得更複雜、真實、有血有肉。更重要的是,即使他做了那麼多糟糕甚至殘忍的事,你(至少我)還是很難一面倒地討厭他、痛罵他,且這一點也適用於全劇幾乎所有人物,充分顯示了這個劇本和這個卡司多麼優秀精采。
4. 挑大樑的小栗旬表現非常出色,義時這個角色的變化、糾結和複雜遠超乎意料——說超乎意料當然還是因為我對這段歷史一無所知,但三谷採取了跟一般評價不同的角度來寫這個人更是重點。畢竟單論客觀事實其實很直接也很負面,就是初代將軍賴朝死後大權落入北条之手,這家人不但吃相難看,剷除異己也完全沒在手軟更沒在浪費時間的,居然可以在一個月內搞到連自家某些派系都豬羊變色一敗塗地害我不禁讚嘆(?)「貴府如此抓馬是在演民視連續劇膩」,而身處這一切爾虞我詐傾軋殺戮風暴中心的便是義時。身為觀眾的我們從第一集開始看著義時一路走來,固然很可能感嘆他的改變甚至扭曲(大約三十幾集以後我常掛在嘴邊而且發自內心的一句話就是「嗚嗚嗚這個男人好可怕」,雖然再過幾集我連這句話都不說了,因為凝視深淵之人曾幾何時已經變成深淵),但同時也明白這種改變和扭曲從何而來;並不是要「洗白」這個人物,或者因為男主角長得帥就無條件站在他那邊,而是,我覺得,三谷說故事的方式讓我們有機會從義時(乃至劇中絕大多數角色)本身的視角去看事情,畢竟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做出這件事那件事(尤其是他人眼中的錯誤或罪惡)是理由充分或至少情有可原的,而正是這眾多不同視角的交錯、矛盾、對抗,造就了歷史上那些如今讀來依然引人入勝、甚至驚心動魄的轉折和衝突啊。(所以我說這是對歷史真心有愛的人才寫得出的劇本!)
5. 某個程度上山本耕史的三浦義村是全劇最「輕鬆」的角色,他總是一臉似笑非笑,神態從容自若,幾乎沒有任何激烈起伏的情緒(不像小栗旬三番兩次哭得鼻子都紅了),只需要偶爾秀秀(大家都知道他藏在衣服裡巴不得露出來的)肌肉就好。在政治情勢混亂凶險瞬息萬變的鎌倉,這傢伙身段之靈活柔軟、見風轉舵的嗅覺之敏銳決斷之明快、選邊站的押寶勝率之高,讓我多次失笑佩服之餘封他為「THE.牆頭草」(the 這個字大寫,表示要用日文發音念作ザ才對味)。這種人當然沒什麼「操守」可言,但要靠沒操守順利存活幾十年(更別說他人緣不錯,幾乎沒樹什麼敵)絕對是難度極高、非常需要天分(?)和才華(?)的事,我覺得山本耕史在此表現出的機巧和輕盈(換個角度也可能視為奸巧和輕浮)恰到好處。
6. 本來我完全沒想過女主角這回事,寫這篇時才意識到不管論戲份或論人物的實際影響力,小池榮子的政子都堪稱本劇的「女一」。其實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三谷選擇把政子寫成,唔,就算不到人畜無害的程度吧也相當溫和;當然這裡說溫和是相對於她一般被塑造的惡女形象,儘管我不熟悉這段歷史,但好歹記得當年《義經》裡政子/財前直見的強勢態度,而且見識到鎌倉各種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政治角力鬥爭之後,也很容易推想這樣一個「膽敢」插手掌權的女人後世評價一定很差。我並不認為三谷不擅長寫有野心的女人(參見下一段),更不認為他意在為政子「平反」,所以這個角色讓我困惑了很久,直到最後一集算是從她自己口中說出了某種答案,也就是以一個不主動奪權卻登上權力高峰的女人跟許多拚死拚活爭奪大位卻落得一場空的男人形成諷刺的對比。但這是敘事層面的安排,至於人物本身我覺得有點可惜了,小池榮子把政子演得太被動到近乎空洞——想到她有那麼多台詞和那麼多情緒表現,說空洞似乎很矛盾甚至荒謬,但在我看來那些台詞和情緒顯得扁平(尤其相較於同樣貫穿全劇的義時,政子缺乏層次和變化,毫無 character arc,只是「球來就打」地對事件做出反應、推動劇情),像一面大大的電影海報看板,精工手繪,熱鬧搶眼,該傳達的訊息也都傳達了,但翻過來一看,背後是一片空白。
7. 為什麼宮澤理惠上了年紀反而美得更有味道這實在太沒天理!(尤其她側面活脫就是竹久夢二筆下的古典美人,纖瘦的臉型和那個直垂向下的鼻樑完全跟畫裡一模模一樣樣……)阿陸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個討喜的人物,尤其愈到後期,隨著北条家的權勢愈大,她的野心愈熾烈、表現得愈露骨,但宮澤理惠的詮釋恰到好處,雖然戲分不多但每次出場都十足吸睛,演活了這個外表舉止柔美而性格言詞難掩尖銳的女子。即使阿陸可能貪得無厭,最終且直接間接導致了某些災難性的後果,我不但不討厭她(我發誓絕對不是被理惠姊姊魅惑),反而挺敬佩這女人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不怕把握機會採取行動、想方設法去積極爭取(儘管受限於身分和處境只能用比較迂迴的手段);甚至會覺得,啊,如果是宮澤理惠的話,被她指使慫恿去做出一些亂七八糟的事也很合理很甘願啦(這部分就完全是被理惠姊姊魅惑了)。
8. 新垣結衣的八重同時在演員和角色這兩個層面上帶來驚喜,簡單說就是八重這人物出乎意料地有趣(看看她在短短集數裡的演變,再對照上述的政子,就知道我說後者毫無 character arc 是什麼意思),然後我從來不曉得你各位的國民老婆原來是會演戲的(喂)。好啦這當然是我個人的偏頗,但有沒有好劇本好角色應該也是問題,這次新垣結衣的表現完全令我刮目相看,比方八重在短短時間內接連見到賴朝和義時、對這兩個男人的態度發生關鍵轉變的那場戲,過程中並沒有太多台詞或動作,但新垣結衣的姿態和眼神逐步傳達出非常微妙——且此前從未顯露、恐怕連八重自己也不曾意識到——的變化,使得我甚至在她最後對義時開口之前就已經明瞭這個人物的心意,也對這個演員耳目一新。
9. 再綜合提幾個演員。中村獅童可能受限於那張看起來不太正派的臉,好像老被分配一些無聊的壞人配角,這次演不動聲色、城府很深的梶原景時頗有發揮,令人眼睛一亮(而且那個幾乎沒眉毛的造型真是畫龍點睛,效果奇佳)。柿澤勇人的源實朝讓人心酸,當然這個角色本來就被寫得比較容易同情,但他本身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然後演實朝老婆千世的加藤小夏也太適合那個古裝公主的扮相了吧,根本就是會走路的雛人形(而且同時居然還是可愛的,不像好多雛人形看起來都……呃,不符合現代審美)。坂口健太郎有點撐不起北条泰時,使這個本來就走正人君子王道路線的角色果然落入了王道的窠臼,顯得蒼白無力。菅田將暉的源義經讓我徹底摸不著頭腦,看得出三谷不打算沿用英雄出(美)少年啦、如有神助的軍事天才啦那一套,但除此之外實在搞不懂這個義經,他各種不受控的表現(例如趕路趕到一半突然跑去遊山玩水,或完全無視井然有序的旁人逕自亂入打岔)只讓我忍不住對著螢幕說「你是貓嗎你」。石橋靜河的靜御前有點悲劇,我說的不是她的命運是她的造型,這個古裝實在不適合她,她的演出也沒有幫助,再加上之前《義經》的靜御前/石原聰美扮相太正留下無法磨滅難以超越的印象,就……嗯。造型同樣吃虧的是菊地凜子的乃繪,假髮把她的臉拉得好長(雖然還是沒有石橋靜河長),那件主要戲服的曖昧淺紫也很不適合她,當然乃繪這個人物本來就比較負面,但有意思的是即使如此,她跟義時最後那場對手戲說的話也在情理之中、非常可以想像,而就是這些令人感慨、甚至哀矜勿喜的片刻,給了這個不美麗的故事、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動人的力量。
10. 現在要來吐槽一下,但對象不是這齣戲而是整個幕府或說武家的政治,簡言之我覺得他們的權力根本就建立在一個必定導致混亂的基礎上。首先,比方說,理論上為了不讓大權獨落一家,將軍(或後來的大名等等)的不同兒子會交給不同家族的乳母來帶,但因為乳母的地位高、影響力大,結果只是造成不同家族各自擁立跟自己關係最密切的那個小孩,明爭暗鬥永遠沒完沒了。關於女兒或說聯姻這件事也是,理論上不同家族之間的通婚是為了鞏固結盟或消弭嫌隙,但前者(盟友的部分)在利害關係生變時照樣被丟到一邊,後者(交好的部分)更常常形同空話,嫁進來的「他們家的人」永遠不會被真心視為「我們家的人」,一旦兩個家族發生衝突,夾在中間的那個人必然進退失據,甚至下場淒涼(這齣戲裡就有好幾個例子)。總之在鎌倉幕府初期政局的反覆動盪中其實已經可以看見未來幾百年的基本模式:一個強大的領導人集中了權力,死後繼承人的地位受到挑戰,各家重臣各擁一主各稱正統,廝殺一陣後某方勝出,然後視勝出方的勢力或運氣有多強決定下一個奪權的循環什麼時候開始,rinse and repeat。三谷的劇本充分寫透了這個無間循環的殘酷和枉然(而且正因枉然更顯殘酷),看到一半我已經大嘆當鎌倉殿也太悲慘了吧你們為什麼還是前仆後繼搶破頭咧?(但當然在這種必定混亂的時局,人人沒把握就表示個個有希望,因此接下來幾百年的戰國群雄並起更加打得不亦樂乎……)
11. 說到戰國,戰爭場面顯然不是三谷的強項或這齣戲的重點,但這畢竟是個成天打來打去的時代,劇中觸及的大小戰役都虛晃一招靠旁白或 CG 地圖交代,久了還是略嫌貧血乏味。個人最失望的是壇之浦之戰,可能因為先前《義經》把這場歷史大戰拍得驚心動魄非常悲壯(雖然我看到決戰前夕阿部寬/平知盛跟演他太太的夏川結衣訣別時忍不住笑出來……其實這兩位再度配對的《熟男不結婚》和《橫山家之味》拍攝都在《義經》之後,但我是先看過那兩部作品才看《義經》的,害我當場出戲),這裡相形見絀了,未免遺憾。
12. 身為一個非常喜歡物質細節的觀眾,除了前面提到的服裝,我還不免注意演員的,怎麼說,物理存在?例如當時男人都盤腿坐地板,但現代人要靈活流暢地從站姿原地坐下、或一氣呵成地從坐姿直接站起(而且不能扶東西更不能歪倒踉蹌),顯然都是需要練習的;又如戴烏帽子的角色在空間中走動時,必須記得自然而然地偏過頭避開上方的簾子啦橫梁啦各種障礙物(同時當然還要講台詞、做表情、跟其他演員互動 etc.),我不禁壞心地想不知道有多少 NG 鏡頭是因為大家站起坐下時失去平衡,或帽子不小心碰歪甚至撞掉。另一個我超在意的細節出現在起初某一集的果盤,短短一兩秒畫面裡看見無花果令我大吃一驚,因為我印象中無花果一直是種很「西洋」的水果,但大河劇顯然都有嚴謹的歷史考證不可能隨便充數(何況還是鏡頭特地帶到的東西),於是認真去 google,雖然用中文查不到無花果究竟何時傳入日本,倒是無意間發現它似乎是在唐朝(AD 618-907)傳入中國,考慮到當時日本與唐朝的交流之密切、引進的事物之多,十二世紀末的地方小豪族北条家端出無花果應該已經不是很稀奇的事了吧。
13. 最後,關於「鎌倉殿 13 人」,顯然是指歷史上鎌倉幕府採取的十三名近臣合議制,但追劇的過程中你會發現 KMR13 這個偶像家老團體的存在感超低(雖然若干個別人物戲份很重),只佔了不到一集分量幾乎無法解釋為何取這個劇名——直到最後的最後,天外飛來了一記漂亮的回馬槍,你才赫然明白所謂十三人的真意/深意。在一場情緒強烈但調度節制的戲之後,全劇最後那一顆鏡頭收束得乾淨俐落到近乎突兀的地步,令人啞口無言卻無聲勝有聲,只能說三谷幸喜 GJ,我服了你!以後要是看不到這麼棒的大河劇怎麼辦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