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關於我的二三事信箱。留言隨手貼臉書粉絲頁(aNobii 太爛了所以舊書架現已停止更新)。
聊書聊電影的 podcast「連連看」(另在 Castbox 可以找到連連看之前的舊集數)。

2008/12/23

[我的神經病.之五]倦勤者言--論不可拿翻譯當正職的N個理由

很巧的,去年底連著接到兩份邀約,讓我一次在大學課堂上、一次在雜誌採訪中,以「資深譯者」的身份大放厥詞,對在場的同學或假設的讀者說明一下行內的大致運作方式和實務問題--亦即所謂「專業知識」。但是當然,我們都知道,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害你變成文藝青年,有一些可能不那麼光明燦爛理想夢幻的東西平常是不好隨便拿出來嚇人的,不過秉持平衡報導的精神,有時候還是需要哪個吃飽了撐著的傢伙扮演一下魔鬼代言人之類;倒是請大家聽得逆耳之處不必急著shoot the messenger,反正這messenger本身恐怕也已經力竭汗喘、殆欲斃然啦。

那麼,以下就是一個前前後後在這行(限於個人經驗關係,我的觀察主要針對出版業的翻譯這個部分)混了將近十年(其中且有七八年是專職,亦即以譯書為唯一收入來源)的倦勤者,所歸納出的「歹路不可行」的四大理由。

一、翻譯無錢途。我知道、我知道,這一點我幾年前就提過了,好個滿身銅臭的歐巴桑不是?不過當時講的是橫斷面的算數,現在要補充強調的是縱切面的比較--用「翻譯腔艱深術語」來說的話呢,就是共時性(synchronicity)vs.歷時性(diachronicity)的問題(如何,這樣講就顯得很有專業素養了吧)。總之,連車輪餅都從三個十元變成三個二十甚至一個二十了(台北人真是冤大頭),但翻譯稿費的水準依然多年如一日,通膨之力於我何有哉。老手跟新手唯一的收入差別,只在於前者可以拿到的稿酬比較接近出版社願意支付的上限--但是請注意,這個出版社願意支付的範圍本身基本上是沒有變動的,上限就像無法突破的玻璃天花板,因為在商言商,出版社自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得精打,每本書的預算有限而支出項目浩繁,譯稿費只是其中一項罷了;事實上,由於很多其他項目都難以刪減變動甚至可能與時俱進(比方紙張原料前陣子不就喊漲了),譯稿費搞不好還是頭一個被挖去補西牆的東牆。

所以這一切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一個做到第五年的譯者,稿費水準可能比第一年提高若干,此外能接到的case數量或許也有所增加;但是到了第十年,卻很可能跟第五年的稿酬相差無幾,而且就算找上門來的case再多,憑一人之力能在固定時間之內消化生產的量仍然是固定的。用曲線圖表來想像,就是經過一段坡度非常平緩、實際上升高度非常有限的斜線,之後便進入毫無波動的高原期--事實上,毫無波動得就像心電圖上的一條平平橫線……

二、翻譯無前途。承上,固守工作崗位辛苦打拚再久也沒有加薪的可能已經夠讓人氣餒(更別提沒有升遷這回事--當然,樂觀的人會說,因為你就是自己的老闆了嘛,老闆當然不能也不用升官啊,哈哈哈),更慘的是這行還沒有勞保健保。怎麼樣,這下嚇到了吧?是啊,我不但一直在付自己每個月的健保費,而且在官方的帳面上,區區在下這七八年來的勞動都不曾存在過,完全沒有年資可以累積。啥?你說啥,退休金?那是什麼,可以吃嗎?

三、翻譯不算數(part 1)。套句kkcity翻譯板上某位網友曾說過的話:「就算譯得不錯,能記得原作者就不錯了,很難去記得譯者,即使他的名字一再出現。〔……〕翻得好不好,不會有多少人在意譯者是誰。可能只有你們那個圈子裡的會在意吧!」雖然後來當然也出現了駁斥這種論調、力陳翻譯品質之重要的仗義之言,但不可否認的,抱有類似想法(或壓根沒想過這碼事)的讀者所在多有--最明顯、最直接也最要命的就是市場上的反應。所謂名聲這種可疑問題(即「有沒有人會記得你是誰」)姑且不論,就最實際的重點質言之,一本書的銷售量跟翻譯品質可說毫無關連,基於各種外在因素而大賣的差勁譯本比比皆是,在在向出版社和譯者說明:翻譯做得好不好,真的沒啥關係。

四、翻譯不算數(part 2)。各位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翻譯作品不能算在學術著作裡,沒有被審查的資格。當然,如果你不是學院中人,這點大概可以不必在乎,而且我也絕不是說教授來做翻譯就一定比較好(事實上,相反的例子倒似乎不少,儘管正副教授之流因為頭銜地位關係名氣等因素,領的稿費通常都在吾人的玻璃天花板之上)。但是不能否認,這又是一個妨礙有學養的專業人士投入翻譯的重大負面因素,不但直接影響到許多重要著作的引介速度及品質,也讓翻譯永遠都只是等而下之的雕蟲小技,登不得大雅進不得危乎高哉的學術廟堂,為能者所不(屑)為,如此惡性循環一再重複……然後就又可以接回我幾年前提過的那些問題了。

好啦,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說,既然如此江湖險惡苦大仇深,又何必多做流連徒自牢騷,田園將蕪胡不歸?沒錯!正所謂放下鍵盤回頭是岸,身為一個上有高堂下有寵物、左手寫詩右手打game的後文藝近中年,實在有需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那麼,就如我近來陸續對前來邀稿的眾家編輯大人解釋過的,小的打算金盆洗手另謀生路,以做為恭喜發財的新年新志向,翻譯可能還是比較適合當作其他有志之士修身養性的風雅嗜好,或者貼補家用偶一為之的休閒手工業吧。之後呢,也許天地莽莽後會有期,條條大路通書頁,又或許大家不如相忘於海,畢竟困於涸池的魚才必須相濡以沫相鞠以濕哪。


(07/01/18)

4 則留言:

嘓嘓叫 提到...

噢我記得您的,從荷布大嬸那兒就一直牢牢記著。

匿名 提到...

前輩,多年過去了,我想你應該過得很開心,好想知道你離開翻譯界這幾年的一些感想。

綠火 提到...

哈囉哈囉,叫我「前輩」什麼的真不敢當,所以你也是譯者嗎?(辛苦了~)
其實我沒有太多感想,反正台灣的出版翻譯大概就是那麼一回事。卸下譯者這個身分之後不用繼續水深火熱(呃),只需要從讀者的角度隔岸觀火(喂),輕鬆多了哈哈。總之我覺得離開了很好啊!一點都不會懷念這工作呢哈哈哈!(爽朗的笑聲)

綠火 提到...

二樓那位,你的最新留言不見了好奇怪(不過我有在信箱裡看到),簡單回一下好了。我離開翻譯之後去當了幾年上班族,再後來出了詩集,然後現在在鬼混XDDD 所以好像沒有什麼參考價值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