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關於我的二三事信箱。留言隨手貼臉書粉絲頁(aNobii 太爛了所以舊書架現已停止更新)。
聊書聊電影的 podcast「連連看」(另在 Castbox 可以找到連連看之前的舊集數)。

2018/11/26

Stories of "The Other's" Life

閱讀劉宇昆(Ken Liu)的 Paper Menagerie and Other Stories(台灣中譯本書名為《摺紙動物園》)是相當有趣的經驗,首先這本短篇小說集份量十足(450 頁,收錄十五篇作品),可以一次看到作家各種篇幅和形式的創作嘗試;同時劉的華裔身分和他因之關注、相對熟悉、且明顯有意識選擇的題材,也是英文科幻/奇幻界比較少見的,相當值得一談。

在一篇專訪中,劉宇昆提到此書的編排順序是經過特意安排的,的確,閱讀時可以感覺到某種逐步由簡入繁、由短而長的傾向,內容議題也有明顯的變化或說演化。(個人覺得有點可惜的是書中作品都沒有註明寫作年代,不然更容易追溯作家發展和思考的軌跡。)其實一開始相對單純的作品已經頗吸引人,比方 "State Change" 這個小短篇:在這個世界裡,人的靈魂是一個可見可觸、可以(也必須,否則肉身會死去)隨身攜帶的實際物體,比方一支蠟燭,一根羽毛,甚至一罐咖啡粉或一包香菸;女主角 Rina 的靈魂不巧是一顆冰塊,導致她活得小心翼翼、封閉內向、充滿憂慮——為了怕冰塊融化,她的住家和工作場所不消說都必須有冰箱,出門時得把冰塊裝進密封袋再塞進保溫瓶,當然也不敢遠行……直到她某天因為某個人而做出某個大膽的決定……。情節本身的轉折相當有趣(「攜帶式靈魂」的設定讓我一直想到 The Golden Compass 裡的靈魂動物 daemon,不過 daemon 是更活生生、更親暱緊密的伴侶,而這裡的無機物則是人生和性格的某種隱喻或暗示),也藉由 Rina 的閱讀穿插了好幾個在我們這個世界也耳熟能詳的名人的故事——這點首先帶來意外的趣味(例如古羅馬雄辯家西賽羅的靈魂是一顆小石頭,所有人都覺得石頭太平凡了這小孩恐怕成不了大器,結果他從小把石頭含在嘴裡苦練演說,因而鍛鍊出清晰的口條和扼要易懂的措辭云云),也預示了這本選集中常見的「平行宇宙」設定,後面我們還會看到劉宇昆就此做出更多、更複雜的發揮演繹。

從 "Good Hunting" 開始,「中國風」的題材漸次出現,這也是全書中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篇:在這裡,鄉野傳奇(「狐狸精」,捉妖的 "demon hunter"←我們比較熟悉的人物應該是道長,不過此篇沒有任何宗教指涉)、歷史時空(約莫民初,從「洋鬼子」開始蓋鐵路的中國鄉間到作為殖民地的香港)、和——你絕對料想不到——蒸氣龐克(!)恰到好處地融合在故事裡,乍看驚異卻又彷彿自然,從如此一個不尋常、不流俗的交匯和切入點談魔法的興衰、生存的掙扎和世界的改變。另一篇我也很喜歡的「平行宇宙 fushion」是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rans-Pacific Tunnel",在那個世界裡,一個連通上海、東京、西雅圖的海底隧道系統不僅是史無前例的巨大工程計畫,也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二戰沒有發生,希特勒和納粹不曾興起,台灣、韓國、滿州等依然是日本殖民地(本篇的主角,一名參與過隧道工程的中年台灣工人,說自己是「福爾摩沙人」,使用日本年號和一個明顯不是他本名的英文名字 Charlie),全球海港貿易重挫萎縮,許多城市沿著海底隧道發展,包括主角所居住的 Midpoint City;同時,在已經無法適應地面生活、無法面對陽光的主角心中,也藏著無法面對吐露的黑暗秘密……

當然,由於劉宇昆的華裔背景(出生於中國,十歲時與家人移民美國),「賣弄異國風情」是一個可能的窠臼,但一篇篇讀下去你就會清楚看到,他的著眼點更廣也更深。在創意十足的科幻/奇幻框架與平行宇宙的歷史脈絡下,他不僅直接碰觸爆炸性的爭議如二戰時日本在中國的 731 部隊(並在後記中將該篇獻給張純如 Iris Chang,就是那位全心致力書寫南京大屠殺、終以身殉的華裔美國作家/記者),也寫台灣的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早期美國華人的歷史(包括苦力和郵購新娘),甚至以古諷今(《揚州十日記》與清朝文字獄)、呼之欲出地暗指八九天安門事件,或者透過虛構的世界末日(小行星撞地球)情境回憶,向三一一地震時表現得低調守序的日本災民致敬——注意到了嗎?這裡我完全沒點出各篇作品名,因為一點爆雷的線索都不想給,完全不想破壞大家自己閱讀的樂趣呀(笑)。其中個人覺得比較失敗的一篇是 "All the Flavors":十九世紀愛達荷州華人社群的發展這題材本身其實非常有意思(尤其後來各項排華法案已經徹底抹去了這段歷史的痕跡),但此作用力過猛斧鑿太重,大量穿插冗長的關公傳說只顯得拖沓累贅,無法與主線故事融為一體,主角老關和鄰居白人家庭的塑造也顯得僵硬刻意,讀來既缺乏說服力也不有趣。

書名同名短篇的 "The Paper Menagerie" 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同時拿到星雲獎、雨果獎、世界奇幻獎三大滿貫的作品聽起來非常「顯赫」,尤其它篇幅短得令人吃驚(只有寥寥 15 頁),敘事簡潔,意象難忘,移民處境與認同(包括買辦婚姻與混血的下一代)的主題清晰有力,加上結局賺人熱淚,得獎可謂實至名歸……只是我個人好像不太能真心喜歡它,哎,不過文中那些吹一口氣就能動起來的摺紙動物倒真的讓我看得津津有味心生嚮往,哈哈。其實就算不直接談論議題,我覺得像 "The Regular" 那樣的背景也蠻有滋味:這篇基本上是帶著冷硬偵探風味的科幻,女主角 Ruth 的私家偵探社開設在中國城並非只為了妝點老套的異國色彩,而是 1. 在故事中有著合理的現實考量(Ruth 說幹這行仇家不少,但絕大多數白人都很難也不想在中國城走跳),2. 跟 Ruth 本身的混血身分有關,3. 也跟案件本身有關(為免爆雷,這部分我就只能含糊帶過了);同時科幻部分的 cyborg 設定非常適合冷硬偵探(連身體都有一部份是金屬機械了,夠冷硬了吧),更點出(壓抑/呼應)了主角本身的創傷,同時還跟案情環環相扣,我覺得是很成功的設計。

最後,讀 The Paper Menagerie and Other Stories 很難不聯想到姜峰楠(Ted Chiang)的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台灣中譯本名為《妳一生的預言》,我之前也在臉書上稍微談過),畢竟兩本都是短篇小說集,都是近年備受讚譽的作品,而兩人都在科幻領域,都是華裔的中生代男作家(姜比劉年長近十歲,但以作家而言都正值創作盛年);更何況我在讀到 Paper Menagerie 最後一篇時強烈想到 Stories of Your Life 的最後一篇,結果劉宇昆果然在後記中提到該作的形式靈感正是來自姜峰楠。稍微比較一下兩書,姜的文字更清淡緻密,風格更冷潔,濃度和難度更高,整體給我的感覺像是精細透明的水晶結構,有種理性、抽象的美感;此外他顯然是個超~~~級慢工出細活的作者,目前作品數量很少(但獲獎和好評很多),尤其聽說他寫 "Story of Your Life" 之前先研究了五年語言學!!至於劉的故事性強,文字流暢,創作欲望與火力皆旺,對於少數族群議題的關心(除了華裔/亞洲歷史,他筆下很多重要角色都是女性 and/or 非白人——但絕非只是政治正確的應卯)更讓他的作品獨樹一格、與眾不同。從本書的自序看來,劉宇昆如今的創作重心似乎轉移到長篇,這讓我覺得有點可惜,有機會或許我會去找他的「絲綢龐克」(silkpunk,聽起來超妙的)系列作品來看,但同時也希望有機會或許他能回頭再寫些不太一樣的短篇!


關於這張圖:這是 The Paper Menagerie and Other Stories 書封的主角,因為我太喜歡這隻紙老虎了所以單獨找了一張它的圖來貼 ❤ 摺紙作者是 Quentin Trollip,他超神的你去看他的網頁就知道!



-----
* 這個書名也是本篇標題的來源,這裡的 The Other 指的當然是少數族裔身為的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