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關於我的二三事信箱。留言隨手貼臉書粉絲頁(aNobii 太爛了所以舊書架現已停止更新)。
聊書聊電影的 podcast「連連看」(另在 Castbox 可以找到連連看之前的舊集數)。

2020/12/25

葛綠柯植物誌 (5): The White Rose

〈白玫瑰〉

這是大地?那麼
我不屬於這裡

亮著燈的窗內你是誰
此刻掩映在行路人樹*
閃動的葉影裡?
你是否會存活,當我
在這第一個夏季後死去?

整夜,樹的纖細枝條
在明亮的窗外窸窣欠動。
解釋我的生命吧,不做任何表示的你,

儘管我在夜裡向你呼喊:
我不像你,我只有
這具身體作為聲音;我無法
消失在沉默裡——

清冷的早晨
在黑暗的地表
我的聲音迴響飄散
白色漸漸被黑暗吸納

彷彿你畢竟做出表示
要說服我你也無法在此存活

或者告訴我你並非我呼喊的光
而是其後的闃黑


The White Rose

This is the earth? Then
I don't belong here.

Who are you in the lighted window,
shadowed now by the flickering leaves
of the wayfarer tree?
Can you survive where I won't last
beyond the first summer?

All night the slender branches of the tree
shift and rustle at the bright window.
Explain my life to me, you who make no sign,

Though I call out to you in the night:
I am not like you, I have only
my body for a voice; I can't
disappear into silence--

And in the cold morning
over the dark surface of the earth
echoes of my voice drift,
whiteness steadily absorbed into darkness

as though you were making a sign after all
to convince me you too couldn't survive here

or to show me you are not the light I called to
but the blackness behind it.



-----
* Wayfarer's tree 又稱 wayfaring tree,學名 Viburnum lantana,中文叫綿毛莢蒾,但這名稱傳達不出英文俗名的行路意象,所以此處選擇字面直譯。

2020/12/18

葛綠柯植物誌 (4):The Hawthorne Tree

繼續 Glück,繼續採收《野鳶尾》裡的草木(笑)。我發現對我這種喜歡植物的人,以植物為題的詩相對容易掌握,尤其有助使她筆下的簡潔意象更加鮮活、躍然眼前。


〈山楂樹〉

肩並肩,而非
手牽手:我看著你們
走在夏日庭園——無法
移動的東西
學會看;我不需要
緊跟你們穿過
庭園;人類
四處留下情感的
記號,花
散落在泥土小徑,一朵朵
白的金的,有些
輕輕被晚風
掀動;我不需要
一路跟到你們此刻所在
有毒的田野深處,也知道
是什麼讓你們逃離,人的
激情或憤怒:除此還會是
什麼原因,你們丟下
手中的一切?


The Hawthorn Tree

Side by side, not
hand in hand: I watch you
walking in the summer garden--things
that can't move
learn to see; I do not need
to chase you through
the garden; human beings leave
signs of feeling
everywhere, flowers
scattered on the dirt path, all
white and gold, some
lifted a little by
the evening wind; I do not need
to follow where you are now,
deep in the poisonous field, to know
the cause of your flight, human
passion or rage: for what else
would you let drop
all you have gathered?


2020/12/11

葛綠柯植物誌 (3):Violets

繼續每週一首 Glück。其實我鮮少讀英詩,更幾乎從來不譯詩(因為太困難太麻煩了啊沒事何必),不過這幾星期下來忽然發現,以翻譯對詩做深讀、精讀真是非常有趣而且收穫良多……算是同時身為譯者和詩人的某種「特權」?(笑)


〈堇〉

因為在我們的世界
總隱藏著什麼
小而白
小而你稱之為
純淨的,我們不像你
那樣傷逝,親愛的
悲痛的主;你
不比我們
更迷失,在
山楂樹下,山楂端著
一捧捧凝鍊的珍珠:是什麼
帶你來到這裡,我們
希望你明白,儘管
你跪倒哭泣
一雙大手緊握
如此偉大卻絲毫
不知靈魂的本質
不知它永遠不死:可憐的悲傷的神
你從來沒有靈魂
或者你永不會失去


Violets

Because in our world
something is always hidden,
small and white,
small and what you call
pure, we do not grieve
as you grieve, dear
suffering master; you
are no more lost
than we are, under
the hawthorn tree, the hawthorn holding
balanced trays of pearls: what
has brought you among us
who would teach you, though
you kneel and weep,
clasping your great hands,
in all your greatness knowing
nothing of the soul's nature,
which is never to die: poor sad god,
either you never have one
or you never lose one.



-----
* 關於山楂(引自維基詞條):
In Gaelic folklore, hawthorn (in Scottish Gaelic, sgitheach and in Irish, sceach) 'marks the entrance to the otherworld' and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fairies.
哇這真是太有趣,感謝詩人阿芒指出這一點。然後我立刻聯想到 The Buried Giant 裡那叢令我好傷心又難忘的山楂!!

2020/12/07

民工藍調

因為之前讀過題材類似的作品比方《低端人口》,對《不存在的三億人》這本書原本並沒有太多期待(也所以拖拖拉拉到它出版後半年才買來翻開),但一讀之下發現意外的吸引人。比起,對,比方《低端人口》,《不存在的三億人》實在好看太多,無論內容的紮實程度與可讀性、脈絡的爬梳整理、細節的觀察分析、乃至作者的誠意(笑)都遠遠勝出。

這是《不存在的三億人》日文版的目錄頁,
我喜歡這張圖片勝過中文版的封面,故此處選用之

當然,首先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三億人》的山田泰司不但自己會說中文,而且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在中國住了很多年(中間曾在香港工作,也曾短暫回到日本),除了現居地上海之外也跑遍周邊不少「窮鄉僻壤」,有(以中文)直接從生活周遭擷取、吸收資訊的能力,更與許多市井小民互動深交;不像《低端》的 Patrick Saint-Paul 基本上生活在 expat 的舒適泡泡裡,只是不時帶著翻譯前往「鼠族」所在的地下「探險」,如此做出來的報導就算不說帶著獵奇色彩吧也難免隔靴搔癢不得要領。其次,也許因為此書的篇章本來是在日本報刊上連載的專欄,行文語調相當持平、沉穩、甚至乍看搞不好有點無聊(笑),簡單說就是以盡量平鋪直敘、明瞭易懂的方式向很可能並不清楚中國社經現況、日常生活、用詞習慣等的日本讀者解釋——解釋什麼呢?這就是重點了,也是我覺得在看似四平八穩的文章下,山田其實不只於公(做為報導題材)關注、於私(做為朋友、甚至做為萍水相逢但某種程度上「同病相憐」的邊緣人)也非常關心的一群人:生活在法律夾縫中,努力拚博謀生,並以他們「3K」(日文稱「辛苦、骯髒、危險」)的勞動支撐起上海(及其他重要城市、重大工程)光鮮亮麗一面,但卻被視而不見、被鄙夷嫌棄、甚至被「用後即丟」的農民工。

農民工這題材本身並不新鮮,成因也一點都不稀奇,簡單說就是由於中國農村——或不見得是務農的村莊,也包括缺乏經濟活力和活路的地方城鎮——難以謀生,大量青壯人口湧入上海、北京這類的一級大城市,除了立即直接的賺錢餬口養家(故鄉的父母、手足或妻小),也希望能為自己(乃至下一代)找到、儲蓄、開創更好的未來。*《三億人》這本書之所以好看,我認為在於作者「地味」(日文「樸素不起眼」之意)、但也因此「貼地」的視角:一方面他自己身為上海住民,許多日常民生的變化——如房租的飆漲,物美價廉小吃店的消失,上海本地人對「農民工」的排斥不屑——都有第一手的經驗和體會;另一方面,書中幾個反覆出現的人物都與他多年相識,因此他能在他們生活的高低跌宕中抓到某種見微知著的趨勢(如 2015 年以降,這些本來就已經過得夠艱辛的人們的收入開始緊縮,同時城市的政策也開始緊縮,在經濟上和物理空間上硬生生將他們擠出去),再搭配他對大環境的整體觀察,會得出相當合理而令人嘆息的結論。

當然,山田的身分畢竟是外國記者,你可以說他終究是個事不關己的「局外人」,但他在力求理性客觀的字裡行間,不時(或者不慎?)流露出對筆下人物/朋友的關懷、惦記甚至感佩其實有點感人,而且那絕對不是紆尊降貴的「同情」,毋寧更接近某種天涯飄零、相濡以沫的共感。我尤其喜歡他對各種生活細節獨具隻眼的觀察——比方所謂「吃起來有蠟燭味」的吐司麵包(也就是製作過程中使用了來源不明的「地溝」奶油/乳瑪琳;至於山田怎麼知道蠟燭吃起來是什麼味道?他也有實事求是地說明童年的某次奇妙經驗):是誰在買、在吃?跟階級、出身有什麼關聯?甚至跟高速鐵路開到哪裡又有什麼關係?還有書中提及「留守兒童」的章節,讓我強烈想起榮光榮試圖挖掘貴州畢節留守兒童自殺事件(但失敗而充滿驚懼絕望)的紀錄片《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並替山田捏一把冷汗:幸好他跑去到處拍照片、還跟小孩一起混的那鄉村顯然沒出過什麼事,否則以他身為外國記者的敏感來歷,恐怕就不是只是被村民誤會斥罵一場能解決的了……

這此作原著出版於 2017,但書中人們的故事顯然還在/必須繼續,「生活無以為繼者的藍調」(日文原名)恐怕仍在低吟。闔上最後一頁,我真的很想知道——不是以「聽故事」的「好奇」,而是希望繼續能有山田泰司那樣低調樸素而實在的觀察——後來呢?



-----
* 順帶一提的相關參考閱讀:個人推薦《十億民工進城來》,當時讀到此書指出中國如何在修辭或理論上推崇、重視農業,實務、政策上卻犧牲農民作為城市繁榮發展的代價或燃料,頓時有醍醐灌頂、恍然大悟之感。

2020/12/04

葛綠柯植物誌 (2):Lanium

繼續 Glück。跟上星期一樣隨機挑一首。這次覺得比較難翻,因為 Glück 的用字都很簡素而這首更短,更不好掌握……但我喜歡植物所以還是乖乖認真譯下去,沒有另外換一首。


〈野芝麻〉

當你有一顆冷的心,你這樣活。
像我:陰影裡,爬過冰涼的石
在高大的楓樹下

太陽很少碰觸我。
有時在早春我看見它遠遠升起
然後樹葉長出,將它完全遮住。我感覺它
在葉間閃耀,忽隱忽現
彷彿有人拿金屬匙敲打玻璃杯身

並非所有活物都同樣
需要光。有些我們
做自己的光:一片銀葉
像一條沒人能走的小路,像淺的
銀湖在高大楓樹下的黑暗裡

但這你已經知道了。
你和其他人認為
你們為真實而活,因此愛
一切的冷


Lanium

This is how you live when you have a cold heart.
As I do: in shadows, trailing over cool rock,
under the great maple trees.

The sun hardly touches me.
Sometimes I see it in early spring, rising very far away.
Then leaves grow over it, completely hiding it. I feel it
glinting through the leaves, erratic,
like someone hitting the side of a glass with a metal spoon.

Living things don’t all require
light in the same degree. Some of us
make our own light: a silver leaf
like a path no one can use, a shallow
lake of silver in the darkness under the great maples.

But you know this already.
You and the others who think
you live for truth and, by extension, love
all that is c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