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關於我的二三事信箱。留言隨手貼臉書粉絲頁(aNobii 太爛了所以舊書架現已停止更新)。
聊書聊電影的 podcast「連連看」(另在 Castbox 可以找到連連看之前的舊集數)。

2012/03/20

Eye of beholder

一個人的好惡或者說關注對象真的相當大程度會影響他/她看到的東西,好比力行節食的 OL 放眼望去怎麼好像每個隔間的同事都在吃午茶點心或分食團購零嘴,或者剛失戀的人出一趟門赫然發現滿街都是手牽手笑咪咪的去死去死情侶--仿照「所見即所得」的造句法,或許可以稱之為「所想即所見」。尤其我是捷運公車一族,有很多機會和時間偷瞄路人,總之開始玩石頭做首飾以來我頗為意外地觀察到:咦,台灣人真的很喜歡戴玉啦水晶啦之類的飾品耶。

不提傳統的玉珮金鎖,現今這類石頭飾品最常見的莫過於所謂的手珠,亦即用彈性線串起的圓珠,你可以看見它出現在男女老少的手腕上,佩戴者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城鄉差異」,在人口中的分布可說相當廣泛。手珠這種形式與宗教信仰的關係當然有跡可循甚至不言自明,不過我覺得更有趣的反而是不把手珠當作嚴格意義上的宗教物件的人,換言之大部分佩戴者的心態其實可能比較接近「戴個心安」、「當作護身符」、「寧可信其有」,怎麼說,大概跟漢民族「盡量跟各路鬼神打好關係總是不吃虧啦」的民間世俗文化脫不了關係,這題目搞不好可以拿來做論文也未可知……。手珠另一種常見的變奏是「手排」,有相當厚度的長方形石頭戴在手上貌似一串小號麻將牌;雖然此手排非彼手排與車無關,佩戴者倒是一面倒地以男性居多,就像手鐲基本上專屬女性,啊不過話說回來我也見過戴手鐲的男人就是了……

「所想即所見」也讓逛街這件事變得比較有趣。其實這些年我個人已鮮少進行逛街血拼之類的活動,除了商品標價常讓人懷疑「貨幣單位難道是日圓嗎」,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想要或需要的東西通常並不會出現在百貨公司或大街上亮晃晃貴鬆鬆的店面裡。不過現在我會停步津津有味地研究店頭、專櫃乃至路邊攤的各式首飾,除了參考設計、尋找靈感(一邊欣賞一邊把飾品結構在腦中分解之),偶爾一轉頭還會小聲跟朋友說「這家的定價也太狠了明明成本不到二十分之一」……。類似的情況甚至可以發生在飛機上:幾趟百無聊賴的短程飛行中我把免稅品目錄認真細讀一番(可恨飾品的頁數太少),發現那些中英對照的華麗說明含糊其詞的本事簡直令人肅然起敬,大開眼界之餘也十分充滿教育性(?)和娛樂性哪。

然而目前為止對我而言最驚訝也驚艷的「所想即所見」,出現在一個叫做銀河鐵道的地方。是的,我說的是宮澤賢治的〈銀河鐵道之夜〉(不是松本零士的《銀河鐵道 999》,哈哈)。學農的宮澤熱愛大自然,除了動植物以外對礦物也很有研究,我手邊一本寶石書甚至兩度引述他對琥珀和綠玉髓的喜愛。〈銀河鐵道之夜〉是我初次接觸他的作品,全篇除了充滿詩意奇想與幽淡哀愁,單單是用作比喻或白描的寶石就包括鑽石、剛玉、黃玉(我猜是 topaz,但沒看到原文無法確認)、青玉(譯文如此,不確定所指為何)、月光石等等,且因為作家對石頭本身有深入的了解,意象更加精準華麗,整篇小說光耀璀璨,讀來目為之眩。對於同樣身為詩人(從自己嘴裡說出來怎麼有種害羞的感覺)及寶石愛好者的我,可說是一趟最令人屏息的神奇旅程了。

2 則留言:

小晴 提到...

我也很愛這類藝品
請問這是屬於珠寶編織
還是串珠呢
謝謝

綠火 提到...

啊?我不知道(也沒想過)要怎麼分類,妳有興趣的話不妨來 clubakira.blogspot.com 看看,自己決定它屬於哪一類?: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