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關於我的二三事信箱。留言隨手貼臉書粉絲頁(aNobii 太爛了所以舊書架現已停止更新)。
聊書聊電影的 podcast「連連看」(另在 Castbox 可以找到連連看之前的舊集數)。

2011/07/27

大會報告:女兒與蘋果

是說……我也萬萬沒想到我會有跟《》發生關係的一天 XDDD

專訪台北市印刷同業公會林金源理事長(我跟女兒跑龍套):
《蘋果日報》2011/07/24

(林理事長也就是處理我兩個女兒排版和印刷過程中種種疑難雜症的貴人,他的大力協助之重要難以言傳,《日重光行》的封底折口已有致謝,特此再度鳴謝!)

2011/07/12

大會報告:來自對岸的剪貼

本文刊於《兩岸書香》2011 年第六期,感謝 Gina 用心的採訪與撰稿並同意我轉載於此。另,很巧合也很高興的是,雜誌裡排在這篇前面的是我個人相當喜愛的作家吳明益所寫的〈只是一種「盡可能」的選擇〉談以比較環保的方式出書,我非常贊同他的「盡可能」關鍵詞——但講起來我這兩本詩集的出版簡直不環保到極點(狂汗)……

-----

感受每一个字的重量
——在工业时代复刻手工的活版印刷


严韵形容自己是一个很快的人。但她却用一种很慢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日光夜景》。

在 20 多年前,台湾书市上大部分的书还是活版印刷,这是陪伴严韵长大而让她感觉非常熟悉的东西。当书都转为电脑平版印刷后,她强烈地感觉到两者之间的落差,“电脑排出来的字,我觉得很丑”。〔話說看到這裡我心中的 OS 其實是「我覺得簡體字更醜」XD〕

作为翻译者的严韵拥有 40 多本译作,而写诗的严韵的历史是从 1997 年开始的。诗作累积到一定数量,她开始考虑出书的事情,“活版印刷”也随之出现在脑海里。“当我意识到它已经在消失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有机会出书的话,我希望用活版来做。这变成我的一个心愿。”

但就像一般读者一样,严韵很熟悉书的样子,但并不了解具体制作过程。透过行人文化实验室总编辑周易正,她认识了台北最后一家铸字行——日星铸字行的老板张介冠,又找到硕果仅存的一台活版印刷机,在咨询自己的预算可行之后,她的“活版印刷梦”才开始慢慢实现。


“怀胎十月”的历程

虽然是自费出版,但严韵希望自己的作品是一个专业的呈现,因此,她请了一位美编朋友先进行前期的设计。她这样向美编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书:“我希望我的书是一本完成度很高的书。比如说,我不希望它标新立异,它要有一个正常的长相;我不要奇怪的开本;我不要很复杂的版型——有一些诗集会排得很复杂,密密麻麻的,或者东排一句、西排一句;我希望天比较宽;台湾的书是右翻的,我希望我的每一首诗尽量可以从右边那一页开始,这样子可以在两页之内看完,不用翻页……”严韵解释说,因为自己的诗都是短诗,所以会特别强调避免翻页这一点。这就像唱歌,在一个不应该换气的地方换气,旋律就会断掉。这其实是她以往阅读经验累积下来的感受,“台湾很多诗集都不注意这一点。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北岛在台湾出版的诗集。北岛的诗大多数都很短,但是台湾出的很多本,很不幸地将每一首都从左手边开始,每一首都要翻页。很显然,编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北岛也鞭长莫及。”

美编用电脑排出了整本书的版面后,打印稿交给日星进入捡字阶段。日星目前保存有 4 种中文字体(楷、明、宋、黑)、7 种大小(初号到六号),每种都有一万多个字,每个字约储存 5~6 个。所谓捡字,就是按照文稿,从浩瀚如海的架上一一找出每页所需的铅字。严韵说:“常用的字会备份很多,冷僻的字可能就比较少,或者根本没有,需要另外再铸。这是大家看一般的书不会想到的事情,但在活字排版上面,每个字都是独立的。这本书你有 50 个‘的’,你就要用到 50 个铅字‘的’,它们必须同时存在。”

由于日星有义工帮忙,捡字很快就完成了,一万八千多字的诗集,铅字总重 34.7 公斤。铅字按页数打包好,交给排版师傅,这才是整个制作过程最费时的步骤。“因为现在没有人再把活字排版当作一个职业了,师傅已经在做别的事情,只能利用休假的时候来帮忙,一天排两三个小时。当年活版印刷全盛时期,一本书可能两三天就排完了,这本就排了两三个月。”

对于没见过活字排版的人,可能难以想象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严韵说,不妨把它想象成“积木”。“师傅把捡出来的那堆字一个一个、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在木容器(即‘版’)上排好。文字以外的空白处,在版上不是悬空的,都要填上铅块或木条,把整个版填满。”由于产业早已消逝,制造行间距离所需的铅块木条难寻,也是造成排版旷日持久的原因之一。

而校稿时,就是一个重整“积木”的过程。“版是平放的,所以你抽一块出来不会像积木一样散掉。一个字错了,你就把那个字抽出去,放正确的进去。或者那个字排颠倒——因为铅字是一个正方形——就把它的位置调整一下。”“看到排反的字会不会觉得很奇妙?”“其实我以前看活版印刷的书偶尔也会看到排反的字,这是比较有趣的地方。电脑排版不会出现排反的字,这算是铅字排版的一个主要特征。我的朋友还开玩笑说,你要不要保留一个排反的字,让读者感觉到铅字的特色。但我不能容忍我的诗集里有错字(笑)。帮我写特典的林群盛还说,想把字排得乱七八糟,他当时想要利用这个特色来排列。”

为《日光夜景》完成印刷工序的是日裕印刷厂的最后一台活版印刷机。“这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大部分都已经当废铁卖掉了,真是心内滴血啊,”严韵说,“这也是为什么做这本书那么复杂的原因,因为要把不存在的产业的每一道工序自己想办法再接起来。”

用电脑技术只要一个月就能完成的后制阶段,《日光夜景》却花了十个月,直到最后一步的“装订”,还充满“惊险”。在预定出版发行的前两天,严韵忽然接到一通电话:“你当初有看印出来的样子吗?装订厂的员工说内页印刷出来的效果很差,他们不敢装订!” 严韵大惊,跑到现场才明白,原来是装订人员没看过铅字印刷的书,因此她眼中“美丽极了”的浮凸压痕与油墨痕迹,在年轻人眼中都成了“效果不好、被印坏的”纸张。“这也是年轻读者的反应,他们会觉得很新鲜。那跟我年纪差不多或者比我年纪大的,他们不知道现在活版印刷已经快绝种了,而还有人用它做一本书,就会很怀念。”


活版之为活版,字之为字

《日光夜景》印了 1500 本,上市一年后市面上仅剩零星,严韵开始考虑再版。

新版有了新的书名《日重光行》,ISBN 换了,封面换了,内页由道林纸换成略厚、略黄的采风纸(因此更充分地发挥了铅字印刷的效果),装订也从胶装变成线装,新增了英文诗作和特典,每本还打上了流水号。不变的是,依然使用活版印刷。问严韵活版印刷是不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她说:“上次分享会读者也问我,下一次出书会不会还是用铅字做?我只能说如果到时候这些东西还在,这些师傅还愿意做的话,我希望继续。这样的排版虽然有点事倍功半,可是如果还能做铅字印刷,我会继续用。这不是上瘾的问题,我完全不推荐大家去做这件事,因为真的很痛苦。”她还说了一个“真相”,“第一次的版还留着我才敢再版。如果重排一次我绝对不干!”

《日重光行》出版后,所有的版就拆掉了,铅字还给了铸字行。严韵说,这也就是“活版”的意义。“我在出《日光夜景》时写过一段介绍性的文字,说:字是活的因为它们是单独的个体可以随时抽换、任意组合、甚至裁切或镕铸,版是活的因为材料都可拆散重复使用,过程是活的因为大部分要靠师傅的手工劳动。版子是拿来印的东西,把它留着就变成死物,就失去它活着的意义了。”

当要把网上发表的作品转变为出版物时,严韵选择了一条早已人迹罕至的小路,她认定活版印刷才最适合表现诗的特性。“第一个原因是非常形而下的原因,就是诗集的字很少,用铅字来做比较不那么痛苦。第二个原因,捡出来的字,每一个都是单独的,每个字的长相都不会完全一样。它跟诗有相通之处,就是每个字占的重量会大很多。只有 200 个字的诗,跟 20 万字的小说里,每一个字占的重量是不一样的,铅字很适合用来清楚地传达字本身的重要性跟独特性。”对严韵来说,这就是书的物质性——有重量,相似又独特的,视觉、触觉皆可感知的三度空间,它本身就是一个表达方式。所谓形式和内容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互不相干甚至对立的两极。

2011/06/21

大會報告:美麗佳人我女兒

話說我還真沒想過這輩子有一天會跟 Marie Claire 扯上關係……XD

有圖有真相,點照片可看大圖。感謝行人的幫忙宣傳。

頁面最下方放大如下:



2011/06/14

太空時代的鏡花緣

經常需要利用飛機來移動的旅人,或遲或早總要跟轉機這檔事發生關係。如果你運氣夠好或經歷的次數夠少,那麼轉機多半只是行程中一個有必要但不重要、結束後再也不會想起的枝微末節;但一旦飛行常客的里程累積到一定程度,「轉機」這個詞很難不在你腦中連結某種特定的氛圍、環境、情緒甚至氣味——而且八成不是什麼非常正面愉快的感覺,尤其是長途飛行中的轉機。

試想:你睡眼惺忪、頭昏腦脹下了飛機,帶著時差造成的一身疲憊和機艙座椅造成的腰酸背痛(尤其如果你搭的是我稱之為「嫌貧愛富養雞籠」的經濟艙),在一個並非目的地、通常你對之也毫無興趣的陌生機場找個角落發呆,想辦法打發或至少捱過轉機空檔這段懸空、延宕、百無聊賴的時間(百無聊賴的時間本來就過得慢,更要命的是國際航班為了銜接作業的順利和保險,轉機空檔一般少則三四個小時、多則七八個小時——視你的目的地和預算而異)。而在這類陌生機場的這種角落,通常就有「椅腿是金屬管、用鉚釘固定在地上的藍色塑膠椅」(當然它們的顏色可能因地而異,不過共通特徵是永遠設計成讓你休想躺下、連坐都坐不舒服的形狀),也少不了令人沮喪的、比飛機餐還難吃的食物。這還是班機沒延誤、一切順利的時候,萬一行程出了問題(就如勒瑰恩所說,反正千錯萬錯永遠不會是航空公司的錯),那……機場真的會變成地獄啊!

綜此種種,我相信跟我一樣常常幻想(或肖想?)任意門的旅人必定不在少數。我不知道勒瑰恩有沒有看過小叮噹(不好意思,在我那年頭他還不叫哆啦 A 夢),但她在《轉機》中提出的跨次元轉換法很顯然是出自相同的邏輯和願望——而且基本上你只要坐在那裡、什麼也不用做,就可以瞬間移動到千萬里之外,天可憐見,這不正是坐困機場、累得什麼也不想做的旅人的終極夢想?!更棒的是,不管你用這方式去到哪個次元什麼地方經歷了多少日子,實際耗費的時間永遠不會超過你在現下此處這個百無聊賴的轉機空檔——恰好是世界各地民間故事中常見的「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時空邏輯的倒反。還有比這更棒的旅行方式嗎?

既然有旅行,當然少不了遊記。跟一般遊記多半為記事、敘景、抒情、留念的目的不同,像《轉機》這樣的「虛托式遊記」通常有頗為,怎麼說,「寓言化」的意義(或者講得更白一點,就是「教訓」,這在勒瑰恩後期作品中十分常見)。換言之,藉由構築並描述各個不存在的城市或國家的風土民情,作者真正意指、對照、乃至批判的,其實正是她/他/我們所處的這個地方或時代。當然在勒瑰恩所屬的英語文學傳統裡,此類作品最著名的莫過於綏夫特的《格列佛遊記》,中文世界也有清末李汝珍的《鏡花緣》、乃至後來老舍感時憂國(且深受格列佛影響)的《貓城記》等。(至於較早的《西遊記》,關注焦點畢竟不在旅途見聞,而是達成終極目標——西天取經——之前一路上的重重險阻磨難,也難怪老孫會很不耐煩為何不能用他的任意門,不,觔斗雲,一個縱身直達終點站了。)

總之,不管是寓言或教訓,《轉機》打從第一章就來勢洶洶、不假辭色。開篇的〈希妲‧杜立普轉換法〉可算序曲,除了以近乎黑色幽默的誇張語氣描述機場的惡劣環境(令旅人失笑之餘不免心有戚戚),譏刺的筆鋒也掃及與跨國大企業同一陣線的政府(「政府還沒派出國民警衛隊來控制這項對國際資本主義的威脅」)、媒體(「當地報紙的社論……鼓吹挪用教育預算興建更多監獄,以及贊成……讓個人收入比羅馬尼亞全國還高的公民減稅」)、航空公司、乃至機場的書店。序曲後的第一個目的地(〈依斯拉克的粥〉),矛頭更是尖銳直指基因改造工程;此一主題還會在其他幾章中出現或強或弱的變奏。其他如〈歡樂無比〉的諷刺對象呼之欲出,除了透過敘事者表姊之口提及的「佛羅里達那個名字很滑稽」「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也包括在世界各地小島都有自己的飯店、自己的海灘、自己的機場的某 C 牌旅遊企業(以及其所代表的觀光文化和經營模式),旁及徹底商業化的重要傳統節日,乃至「美國濫情愛國主義」(這裡勒瑰恩終於忍不住直接指著鼻子說出來了),等等。嘲諷對象同樣呼之欲出,但讀起來比較輕鬆(雖然筆法同樣尖酸)的則是〈赫根的王室〉,尤其到後半段,勒瑰恩火力全開的小報八卦謔而近虐得簡直令人捧腹。

對象沒那麼特定、但立場依舊鮮明的題目,則有獨裁政權的荒謬(及短暫),相鄰國家毫無意義的長年爭端,種族清滌(你可以就近取闢聯想到盧安達以降的、許多飽受內戰蹂躪的非洲國家,甚至上溯到二戰期間的納粹德國),環境污染與生態浩劫,某個自詡科學理性、自認進步優越的文明對另一個比較「遵循傳統」、「貼近自然」的文明的蔑視、宰制或改造(這是反覆出現在勒瑰恩後期作品裡的另一個主題),等等。當然,除了以上這些「文以載道」的篇章,書中也不乏純從文字、意象、構想等角度讀來本身就十分引人入勝的段落,比方安沙拉克人詩意又壯麗的大遷徙,弗林希亞人與其他人、獸甚至山川草木共享的夢,波赫士一定會很感興趣的納莫語文本,嵇沂的翼人,延迪的「鑽石」,甚至〈醒島〉後半段近乎 Discovery 動物紀錄片觀點與科學語言的描述,都充分展現出勒瑰恩游刃有餘的大家功力。

身為一個挑剔的讀者,我認為《轉機》的一個小瑕疵在於敘事「聲音」的搖擺不定。我曾在網路上某篇極短書評中提到「遊記要『有人』才會有趣」,意思是說,透過特定個人的觀察、體悟、好惡甚至偏見,遊記的記事才會立體而有溫度和氣味(不管那溫度和氣味是否合乎讀者個人口味)。虛托的遊記也不例外,不管是漂流到小人國五花大綁的格列佛,還是在女兒國被強納為妃慘遭纏足的林之洋(算是「臨時抱佛腳」的一種新解?),都提供了清晰可辨的參照視角及解讀脈絡。《轉機》雖然有第一人稱的敘事者,但這個「我」究竟是何方神聖始終模糊不清,別說詳細資料或個人背景,連性別都不明,也從頭到尾沒有名字。在某些篇章,「我」幾乎或完全銷聲匿跡,然而改用第三人稱敘述並無特別作用,也不見得是很有效的敘事策略(比方〈維克希的怒火〉據稱是「我」某個友人的見聞,但此一說明對該篇內容完全不痛不癢沒有任何影響)。當然,個別讀來,這些篇章仍都是完整有趣的故事,但收錄在同一本書裡,就顯得很奇怪地角度不一、節奏不諧。又當然,把「我」直接當成作家勒瑰恩的代言人也是一種讀法,且這種設定套用在此書文本的確沒有矛盾衝突之處,只是……僅僅如此而不見任何進一步延伸或發揮的做法未免太偷懶(笑),何況勒瑰恩其實非常擅長使用「乍看各自獨立的中短篇連作構成一個有共通主題的有機長篇」這種寫作手法,本書在這方面草草帶過真是頗為可惜啊。

但無論如何,《轉機》都提供了十幾段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給的奇妙旅程,以此觀之,最後一章敘事者來到有如混亂夢境的攸尼,似乎並非巧合。事實上,若你讀得暈頭轉向,甚至完全可以把勒瑰恩當作飯店裡那個蒼白紅髮的大塊頭經理(哈哈),要求她立刻把你好好送回原處(而且姿勢不可以是頭下腳上)。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自承膽小的旅人,不妨依樣畫葫蘆趕快去泡個澡安神;如果不然,那麼《轉機》沸騰的可能不是你的浴缸而是下一趟旅行的熱血。那便合上書出門吧,去搭飛機、轉巴士、趕火車、乘船,前往一個(又一個)不一樣的地方,也許你無法轉換次元,但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新體驗——又或者,誰知道呢?也許背包裡還是塞一本《次元指南》比較保險。



2011/05/15

大會報告:寶變為石

啊啊啊啊天哪最近我為何這麼忙,連早就排定的第二場分享會都一直沒時間來寫大會報告(淚)。那麼,關於下星期六晚上七點半在小小書房的活動,請先看沙貓的這篇介紹:


嘖嘖,各位看沙貓寫得這麼精彩扼要引人入勝(套句群盛的話連我都想買一本(突然變成局外人?)……但我說這位同學其實你已經買很多本了啊 XD) ,我好像沒啥好補充了嘛?(喂!)

好啦,簡單說呢,因為去年在小小的分享會是大家圍坐在大方桌旁聊天的感覺,思考今年這場活動該怎麼進行時,群盛就提出「可以近身互動」然後「最好還有東西可以拿回家」的構想(關於第一點,有朋友亂入建議「泥漿摔角不是很好」,當然被我無視了……),之後經過一番討論,便擬定了「抽籤解詩」以及「小寶石伴手禮讓你帶回家」這兩項噱頭遊戲啦。

具體的進行細節其實要看那天來的人數,不過簡單說呢,就是在「正常」的分享會(比方沙貓說她想玩的大家來找碴)之後,我們會提供特製籤詩給大家抽,內容當然是選自《日重光行》(笑),形式則由群盛設計製作(連我都超期待的!),並提供簡單的吉凶和分項說明,既能小小占卜一番又可以留做一份特別的紀念(不妨夾在書中出處那一頁當書籤?)。至於寶石這部分,如大家可能知道也可能不太清楚的,石頭是我個人目前熱中的新玩具,總之大家抽完籤解完詩之後,還可以再抽一份小小的半寶石當伴手禮帶回家,不管是有事沒事拿出來摩挲把玩一番,或者當作別緻的御守護身符,都很有趣喔~

嗯,那麼,這就是下週六的分享會內容簡單說明。當然如果你認真地問我「詩集發表會跟這些有什麼關係」,我可以推推眼鏡回答你,抽籤作解是另一種細讀/誤讀詩句的方式,而詩是字的故事一如石頭是地球的故事……但其實,最簡單直接的理由,還是「嚴韻跟林群盛這兩個傢伙就是喜歡玩(一些有的沒的東西)」XD 那麼,總之,不管各位是喜歡讀詩、喜歡寶石、還是喜歡算命(噗),五月二十一日晚上有空的話都歡迎一起來小小玩喔!

2011/04/17

大會報告:一年以後

是啊時間可過得真快,自從《日光夜景》令人興奮緊張又期待的滿月酒第一場發表會以來,轉眼又過了一年多,現在輪到《日重光行》上陣啦!時間就在下週六(4/23)晚上七點到九點,跟去年一樣的是,地點也在有河,主講者也是我和曖昧可疑的青梅竹馬(?)林群盛,至於主題嗎……
  1. 第一次出詩集就上手之一年後的我更上手!(這標題的前半截其實是我跟群盛私下的老哏,基本上「出詩集」可以代換為任何動詞事項)
  2. 好了瘡疤忘了痛(奇怪,去年《日光夜景》好不容易生下來之後某人不是終於鬆了口氣連聲叫不敢——然後去另找一堆其他事情害自己忙翻了嗎?)
  3. 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照豬養(承上,因為某人忙翻了的關係,《日重光行》的生產過程完全不像姊姊那樣受到高度關注草木皆兵,雖然這本書的製作也頗有一番波折、頗拖了一陣進度——老實說這點相當出乎意料,我以為既然這次絕大部分的內容已經不用撿字排版,應該很快啊?——但畢竟一回生二回熟,最後還是瓜熟蒂落在媽媽不注意的時候隨便就生出來了) 
  4. 以上皆是
……嗯,總之,這場打算跟大家聊聊從《日光夜景》到《日重光行》之間所發生的一些事,現場也會展出詩集製作過程的珍貴第一手材料包括小吵的超有才氣剪紙、英詩的鋅版,還有精美圖片的橡皮章可以給大家 DIY 蓋印留念。喔還有還有,當天在有河購買《日重光行》一律加贈鉛筆一枝,別小看只是多了一枝,如此一來你就可以一枝使用、一枝收藏,魚與熊掌兼得耶!

那麼,再一次,希望下週末可以在淡水河畔見到大家喔。
 

2011/04/10

大會報告:《日重光行》FAQ 時間

Q1.《日重光行》這書名……到底該怎麼唸啊?
A: 哈哈哈~四個字裡有兩個破音字真是給大家造成困擾,正確唸法是日ㄔㄨㄥˊ光ㄒㄧㄥˊ。這是古樂府名,所以邏輯跟兵車行、琵琶行等等是一樣的(除非後者指的是專賣琵琶的樂器行 XD)。


Q2. 所以之前保密了半天的隨書獨家贈品是什麼?
A: 鉛筆!是鉛筆!這可是我向大家小時候的好朋友玉兔鉛筆特別訂做的唷,呼呼呼~(得意貌)

(作者偷偷表示:其實我是為了鉛筆做再版的?!)
 


Q3. 嗯喔,鉛筆照片看到了,那整本書的實物外觀呢?
A: 大概是這樣:

A 面
B面(裡面還有 bonus tracks 喔)


Q4. 現在可以在哪裡買到《日重光行》? 
A: 連鎖通路包括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等已經上架,獨立書店部分,女書店闊葉林小小書房有河 book 也已進貨,其他銷售點還在繼續聯絡當中,敬請留意此篇的更新 ^^


Q5. 之前提過的超限量預購典藏版現在還買得到嗎?
A: 超限量預購典藏版目前還剩少數名額,意者請內洽 :)


Q6. 那姊姊《日光夜景》還會繼續賣嗎?
A: 會呀!存貨應該不多了,想收集這本值得紀念的難得初版書的讀者請加緊腳步 :) 除了連鎖通路之外,據我了解女書店、闊葉林、小小、有河、唐山東海還買得到。另,為了表示對獨立書店的支持,在女書店、闊葉林、小小或有河同時購買《日光夜景》和《日重光行》姊妹倆的話還可以獲贈一份絕無僅有的神秘小禮物喔~(不過此神秘小禮因為是手工製作進度緩慢,現在份數有點不夠,購買前請先跟書店方面確認,總之我會盡快補上 ^^;)


Q7. 《日重光行》除了長相跟姊姊大不相同之外,究竟有哪些差異,試詳述之?
A: 好的,就以書殼上的文案來依序說明吧——
  1. 新增六首英文詩作。難得再版其實我也很想多添幾首,但我英文詩寫得少自己滿意的更少,所以……(低頭玩衣角)
  2. 新增林群盛圖文並茂的華麗特典〈Puzzle Night〉。喔喔這個真的很讚,鋅版刻圖加上三種不同字體而且中英文和數字夾雜的排版十分刁鑽,本來以為師傅會因此傷腦筋,沒想到人家二話不說就輕舟已過萬重山~~其實〈Puzzle Night〉這篇的版面配置用電腦排起來應該一點也沒啥稀奇,但當你知道那每一個字甚至每一處空白都是實際的鉛塊木條滿滿組合而成,看到印出來的成果真是格外有感觸啊(遠目)。
  3. 全新封面,全新包裝(連ISBN都是新的哦)。我只能說書殼比我想像中的費工(所以費錢)哪……XD
  4. 隨書附贈獨家紀念鉛筆(令人懷念的玉兔工廠榮譽出品)。請參見上面 Q3 的回答!
  5. 限量九百本,每本均有流水編號(而且作者不會先把自己喜歡的號碼暗坎起來,隨機之前人人平等!)。再一次,我只能說沒想到打流水號這個看似簡單的小動作讓整本書本來就夠複雜的印製流程變得更加複雜……XD
  6. 調整內頁用紙及裝訂方式,以求更好的品質與效果。確切來說,有了《日光夜景》的經驗,這次內頁用的采風紙比上次的道林紙略厚、顏色略黃,印出來的效果果然更好;裝訂則從之前的膠裝變成線裝,更加結實,可以讓你把書攤得更平 :b
  7. 終於藉此機會修訂了某首詩裡某兩個作者一直很想改的字。……我當然不會告訴你是哪一首的哪兩個字!XD(其實我有短暫考慮來個有獎徵答什麼的,可是實在已經想不出可以提供什麼獎品了……)

Q8.這次會有分享會之類的打書活動嗎?
A: 當然有!而且第一場就在下週末!詳細活動訊息請看這裡,歡迎去年《日光夜景》的老朋友以及今年《日重光行》的新朋友有空來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