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茶金》終於完結了。上檔那個週末看過 1-2 集之後我在自己臉書私人板上稍微聊了一下(相當好的)第一印象,本想接下來也每星期隨看隨聊的,結果 3-4 集隔天還來不及寫任何東西就爆出了四萬兌一元的 K 冠米戴事件,一時間真的讓人倒盡胃口,尤其我個人徹底不明白劇本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寫——我的意思是,如果刻意違背史實是為了,比方說,向執政者獻媚抱大腿,那至少有個明確的、利益脈絡很清楚的理由,但問題現在就不是 K 黨執政啊為何特地自行搞出一場 shitstorm 把好好的戲弄臭我實在百思不解,再加上第一時間小編令人「大開眼界」的發言……總之我猶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繼續看下去,後來覺得也許把全劇看完可以給它一個比較完整的評價,才在上星期陸續把剩下的集數補完。
當然,如果你因為四萬兌一元事件連看都不想看《茶金》我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就像前面說的我也因此反胃噁心了很久,不過看完 12 集之後我可以補充一下的是,整體看來國府在這齣戲裡並沒有被粉飾美化(這就更讓人對 K 冠米戴那部分感到不值 & 莫名其妙),從副院長到農會職員都不是什麼正面人物,尤其——小心喔我要劇透了,不想被爆雷的人趕快跳出去——女主角家的事業被一再惡整、終於倒閉破產,男主角最後更是家破人亡身陷囹圄(對自由中國事件的影射非常明顯,所以早就可以料想雜誌社那群人會很慘),都是拜國府所賜。這邊我並沒有要幫《茶金》開脫的意思,只是簡單說說我看到的東西,給大家參考一下(?)這樣。
1. 基本上第一週驚艷的感覺從 3-4 集就逐漸退去,因為人物刻劃大概就停留在一開始的程度沒有再深入(這點著實可惜,因為 1-2 集打下的基礎相當紮實,讓我很期待接著能在這地基上建起華美的洋樓〔?〕,不料就到此為止了),劇情也不時會有顯得牽強的安排或轉折。所以全劇看完我印象最深的恐怕還是整體的美感與質地,建築、物件、服裝、髮型等等細節水準非常高而整齊,而且我要強調的是,美感質地這回事絕對不只是「技術問題」或「雕蟲小技」,事實上我認為台灣影劇作品時常並且非常欠缺的就是這部分的專精,導致成果也許誠意滿滿但質感粗糙。某種程度上,我覺得王若琳為此劇唱的插曲 You're Breaking My Heart 可說反映了《茶金》的風格:精緻優美,蕩氣迴腸,加上一段別致、用心、但咬字顯然不準確的客語歌詞。
2. 當初一看完 1-2 集我劈頭就寫下:「我好喜歡、好喜歡、好喜歡那樣多種語言各種腔調紛呈、交錯、混合、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台灣。(雖然口音可能不合史實但至少不影響戲劇效果。)希望以後的台灣也能是這個樣子。」眾聲喧嘩的複數語言是我認為《茶金》最獨特的地方,儘管大家可能講得不標準、不夠好,但我很欣賞這部戲在這方面的嘗試和努力。郭子乾以降一眾演員的海陸腔客語被罵,一方面我可以理解母語是客語的人聽到字不正腔不圓的發音一定很痛苦(想想好萊塢電影裡那些七拼八湊慘不忍聽的中文),但另一方面我覺得某種程度上非戰之罪,用不熟悉的語言演戲本來就非常困難,學習語言(尤其要在短時間內惡補)又是很吃天分的事,而如今能流利操持各種方言族語的青壯乃至青少一代難尋,不正具體顯示了國府數十年來語言政策的遺毒、和目前我們亟須努力的方向?總之我要說的是,把語言不道地這件事完全怪到演員頭上其實不太公平,而且就戲論戲,個人覺得郭子乾已經表現得很不錯,吉桑這個男人的性格(包括優點缺點)相當立體鮮活,他與家族內父執輩的關係、以及這關係如何形塑影響他的行事風格與人生追求尤其耐人尋味(比方 1-2 集跟父親的幾場對話,雖然戲分不多但都相當犀利有意思;跟伯公的扞格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重要伏流)。至於理應更是全劇主旋律的父女關係在我看來則偏弱,主要是因為演張薏心的連俞涵……呃……
3. 呃,連俞涵。初看 1-2 集時我覺得張薏心這角色還蠻有發展變化的空間,值得觀察,不料接下來 10 集的觀察是:她怎麼從頭到尾就只有那幾個表情 😑 (如果你在 Netflix 上點進「更多集數」那一頁去看每一集的縮圖尤其明顯,我都要懷疑 Netflix 的編輯跟我所見略同了。)雖然服裝造型有努力反映人物逐漸增長的年齡,但除此之外,不論情節刻劃或演員詮釋都完全看不出張薏心有任何改變或成長;同時,前面提到牽強的劇情尤其常發生在與她有關的地方(我好幾次驚嘆哇塞張大小姐原來妳做生意都這樣胡搞瞎搞啊),也削弱了這個人物的說服力和吸引力(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啦)。另外,故事進行途中不曾特別指出日期,所有人物的基本扮相又毫無變化,看到後來會愈來愈「寒盡不知年」,根本搞不清楚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究竟經過了多少年(何況還有個從頭到尾沒長大過一丁點的小女娃讓時間感變得更混亂,月婷妳難道是柯南嗎),沒能更有效地傳達出歲月流逝的滄桑與積累的重量,殊為可惜。
4. 全劇我最喜歡的人物應該是夏慕雪,李杏的打扮、姿態、甚至身型都說服力十足,講起上海話更是氣勢與嫵媚兼備,充分顯示了就算戲份不多、就算劇本沒有給太多細節,好的演員還是可以讓角色肌理豐滿,此中有人呼之欲出(忍不住再次反觀張薏心……)。日光的林經理(童毅軍飾)我也很喜歡(而且他的型跟日星鑄字行的張老闆好像,害我每看必想到張老闆哈哈),看這個性格務實的掌櫃為張家父女的各種暴衝操碎了心真是好寫實好有感,甚至連他絕無僅有唯一一次講國語的場面,那個濃濃的客語腔調都讓這角色顯得更有生活質地。溫昇豪不能說表現得不好,比方第 1 集尋女那個環節他有個鏡頭非常動人,但大致說來感覺不太到 KK 這個人物在表象和對白之外還有什麼——不是說要刻意渲染狗血之類,但 KK 畢竟有著悲傷的身世和必然極其複雜的認同掙扎,對這部分劇本卻好像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有點浪費了豐富的背景設定,把角色演窄、演淺了(至於成長於日殖時期的青年是否能那麼迅速轉換書寫語言,流利地用中文供稿,這點是值得存疑的,但我可以理解以 KK 一人濃縮、代表那時代許多不同有志之士的劇情設計,只是這樣又回到剛說的其實他身上有太多值得著墨的東西,更加顯出目前劇中這個詮釋的侷限)。
5. 因為看劇之前我對這個故事一無所知,最後發現是個一邊破產倒閉、另一邊家破人亡的結局相當意外——但我很喜歡這樣的收尾。說到底,《茶金》其實是個夢碎的故事,不管是戮力拚搏、一心想走出自己的路的企業家,還是有理想有抱負、一心為國為民的知識份子,甚至只盼有自己的家、一心只求歸於平凡的一代名伶,這些人的夢,那一代大多數人的夢,到頭來都無情地破碎了,踩在獨裁政權的軍靴下散裂一地。也許追劇觀眾多半感嘆的是幾個角色之間無緣的愛情,但對我來說這些夢之毫無例外的破滅,才是《茶金》真正重要的喉韻餘味。